close
大腸直腸癌連續8年癌症發生率第一 每年新增1萬5千人
在台灣,大腸直腸癌連續8年,都是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,每年新增1萬5千人,但是發生率高死亡率並不是最高,代表這個癌症是可以治療的。臺中榮總大腸直腸科陳周斌主任說「大腸直腸癌發生原因,八成都跟食物有關,醫學上認為,跟飲食太油膩、攝取熱量過高有關,以及抽菸、喝酒也有關係。大腸直腸癌好發年齡在62~64歲,所以在50歲左右,會建議做糞便潛血檢查,家族越多人有,風險相對越高,如果要做篩選,建議要比一般人提早10年以上。」
糞便潛血檢查發現長息肉 早期切除能減少癌症發生
一百個糞便潛血陽性的患者,只有3個是大腸直腸癌,而在這100個裡面,有30~40個是腸子長息肉,當息肉越來越大以後,他會產生質變,一般的看法是10年才會真正演變成惡性,如果我們能夠提早發現,在做大腸鏡時發現小的、簡單的,就把它切掉,可以減少癌症發生,沒辦法切掉的就只能接受手術切除,就是把含息肉的一段腸子切掉,再把他接起來。
健保給付大腸直腸癌標靶化學藥物 四期患者能多活3年
治療大腸直腸癌的標靶化學藥物,健保已經有六個月的補助,患者在接受標靶藥物治療,效果良好的,還可以延續到九個月的補助,在做了化學治療後,有3成反應還是不好,但是7成的治療效果非常好,甚至有1成,腫瘤可以完全消掉,第四期的患者,在以前沒有這麼好藥物時,一般50%的患者平均的存活時間,在一年左右,目前在台灣的水準,治療後已經能拉長到兩年,甚至接近3年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